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孩子吃饭有这3表现,是典型的“聪明相”


在聚餐时,你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

他一看到爱吃的菜,就快速转动转盘,恨不得把一盘菜都夹到自己碗里;

他喜欢把餐盘里的菜翻来覆去地搅个不停,就为了扒拉自己想吃的东西;

他吃饭时总是大声吧唧着嘴,喝一口汤也常常是呼呼有声......

很多家长却对此习以为常,不是说一句“孩子嘛,都这样”,就是一笑置之。

英国作家斯迈尔斯说:“很小的孔穴能窥见阳光,细小的事情能凸显教养。”

吃饭,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最能暴露一个孩子的个人素质与家庭教育。

就如作家贾平凹所说:“人一旦到了餐桌上,在高人眼中,就已然一丝不挂。”

一个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出息,往往看他从小在餐桌上的表现就可以知道。


培养一个在餐桌上懂礼仪、守规矩的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相信看完网上这个小故事,我们都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两个同行创业的年轻人,刚好找到同一家投资机构的主管,两人都想获得融资。

小王的方案比小林的做得更细致,让主管好感倍增。

小王想着在饭局上再拉近一下关系,就张罗了一桌超豪华的海鲜大餐,却不知道主管的尿酸偏高忌海鲜。

小王自己在餐桌上大快朵颐,却没发现主管其实只吃了一点素菜。

他还不停地和人推杯换盏,最后把自己成功灌醉,嘴里不停地说着自己的方案有多牛,自己的计划有多完美。

一顿饭吃完,小王在主管心中的评分也一落千丈。


而同样是请客吃饭,小林则一开始就打听清楚了主管的饮食偏好与禁忌,所有的菜品,全都按他的喜好量身定制。

不但如此,小林在餐桌上还总是进退有度,让每个人都感到愉快又舒适。

他也趁机把自己创业方案中不详尽的地方一一作了解说。

最终,小林成功拿到了投资,而小王却遗憾落选。

俗话说:“细微之处看涵养,细节之中定成败。”

一个人在餐桌上的一言一行,通常会影响着别人对他的判断,从而影响着他的气运。


那些不懂得餐桌礼仪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在职场上输得一塌糊涂,还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吃饭时的这些礼仪和规矩,我们一定要及早教给孩子:

1.坐姿端正忌先吃。

不翘脚不抖腿,等到本桌客人坐齐,才能正式吃饭。

2.顾及别人懂分享。

不狂转转盘、不霸菜,新菜上桌,先礼让他人品尝。

3.不吃独食不翻菜。

喜欢吃的菜,也要适可而止,更不能随意翻动盘子里的菜。

4.不发杂音少说话。

咀嚼不吧唧嘴,喝汤不吸溜,不高声打嗝,嘴里有食物时不说话。

5.不玩手机不指人。

不拿筷子指着别人,吃饭不玩手机。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饭桌上的细节,体现了一个人从小耳濡目染的行为习惯,也藏着人际关系中最深刻的学问。

那些你在餐桌上没让孩子学会的人情世故,终将会成为他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而那些从小就懂得在餐桌上守礼仪、懂规矩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更容易获得贵人的扶持。


前几天的一次大家族聚餐,让一众长辈深刻地发现,原来孩子和孩子的差距竟然这么大。

堂弟19岁的儿子小强一上桌子,就开启了“作妖模式”:

他不是点评这个菜咸了,就说那个菜淡了,一边吐槽一边又夹很多菜在碗里;

每一个菜都是刚吃一口,就皱着眉放回碗里,最后全都倒掉了,让做菜的大舅妈尴尬不已。

而同桌表姐家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小倩,则表现得特别亮眼:

小强说菜咸了,她会笑着打圆场:“红烧鱼就是要味道浓一点,才能压得住腥味呢。”

小强吐槽菜淡了,她也会笑嘻嘻地说:“素菜一般都会做得清淡一些。”


一转头,她又给足了大舅妈情绪价值:

“做这么大两桌菜,舅妈肯定忙了一两天吧?菜还做得这么丰富又好吃,您也太厉害了!”

短短两句话,就让大舅妈从先前的面红耳赤转为喜笑颜开。

而她不俗的表现,也成功吸引了邻桌一位远房表舅的注意。

表舅是本地一家国企的高管,当他得知小倩刚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时,就告诉表姐,单位的办公室正在招人,看小倩的学历和其它条件都特别符合招聘条件。

随后他还笑着说:“办公室还有一位小伙子,长得帅气也优秀,到时候我还可以撮合撮合。”

就这样,小倩凭着在餐桌上的不俗表现,赢得了工作和爱情的双重机会。


回看小强和小倩的表现,确实称得上是云泥之别。

小强虽然已经19岁,但思维模式却完全停留在“自我中心”阶段,全程都在刻薄地指责和挑剔,一点都没有顾及他人感受。

而小倩却时时处处都维持着餐桌氛围,则体现了她超高的情商、丰富的感恩心,还有满满的同理心。

有人说,饭桌就如一个小社会,你轻易就能看出人和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确实,一个人的吃相,不仅体现出涵养和素质,更是一个人是否有福相的体现。

一个吃饭时总是挑剔刻薄又随意浪费的人,常常会让人打心底里觉得厌烦;

而那些从小就懂得感恩主人做菜辛苦,不挑剔浪费,时刻顾及别人感受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好运的青睐。


昨天晚饭后散步回家,我听见小区的王大妈和李阿姨正在热火朝天地聊儿子。

王大妈一提起儿子,满脸都是恼怒:

“两口子刚结婚不久,在外单独住,我还想落得个清净,没想到媳妇三天两头就打电话来诉苦!”

原来,王大妈的儿子小俊从小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结婚后依然习惯当甩手掌柜。

小俊的老婆经常是辛辛苦苦做了饭,还要自己去收拾碗筷洗碗,就因为这个,两人一个月就要吵十几回架。

李阿姨一听连连摇头说:“你太惯着你儿子了,我儿子从小就习惯了做各种家务。”

李阿姨告诉王大妈,每次媳妇煮了饭,儿子就会主动去收拾桌子、洗碗,小两口从来没有因为做家务而闹过矛盾。


作家林清玄在《从食物看人的性格》一文中说:

“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一个人是高情商还是低素养,往往只要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

放在家庭教育中,一个孩子是否懂得在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擦桌子;是否懂得主动承担家务,其实最能反应家长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忽视了培养孩子在餐桌上的责任感,和在家庭里的动手能力,无疑就是在给他的婚姻生活“埋雷”。

而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它一定是在日常的点滴细节中培养而成。

好的教育导致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导致好的结果。

那些从小就责任感满满的孩子,成年后,婚姻生活通常才会更加美满幸福。


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

善于观察的人,只花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以及你的教育背景。

一个人的吃相,就是他的品相和福相。

而小小的一张饭桌,就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道场,也是孩子学习人情世故最重要的课堂。

那些在餐桌上懂礼仪、守规矩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得到贵人的扶持;

那些在吃饭时不浪费、懂感恩的孩子,常常更容易获得好运的偏爱;

而那些在饭后爱打扫、勤整理的孩子,通常婚姻更加美满和谐。

都说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父母在注意孩子饭碗里的营养时,也一定不要忘了教会孩子藏在餐桌上的规矩和处世之道。

这些体现在细微之处的优秀习惯,和印刻在点滴日常中的良好教养,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财富。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曹植《洛神赋》

作者 | 陌菲,7 年一线期刊作者、 全网流量 300 万 + 爆文作者。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南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论坛时间论坛介绍四川大学全球青年学者论坛,是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推进“全球英才汇聚工程”“双百人才工程”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四川大学的重要引才名片。第十二届全球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共聚成都,共话发[全文]
    2024-10-31 03:50
  • 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以便制作荣誉证书。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温州新教育”(微信号:wzrbxjy),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作文投稿”即可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意必填与选填)。窗外温州市第二中学九(14)班 王优然指导老师:朱阳秋晨曦初[全文]
    2024-10-16 03:47
  • 秋招季,对于许多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是充满期待与挑战的时期。传统上,我们有“金九银十”的说法,意指九月和十月是求职的黄金时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概念似乎已不再完全适用。I. 金九银十的来历“金九银十”这一概念源自于上世纪的招聘[全文]
    2024-10-12 04:03
  • 9月18日下午,距离前次来访相隔不到一年后,康奈尔约翰逊商学院院长安德鲁·卡罗利一行再次到访燕园,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及项目团队深入交流探讨北大-康奈尔MBA/MMH双学位项目。作为足球运动爱好者,两位院长还参与了光华校友和学生的[全文]
    2024-09-21 03:43
  • 来源:澎湃新闻 钟煜豪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兰州大学日前发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近年来,兰州 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中在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校方认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总量[全文]
    2024-09-17 03:40
  • VOL 31462014 年 6 月,桓桓小朋友出生了,从此,家变得更热闹。十年过去,第一次做父母的 桓桓爸妈也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驾轻就熟,他们陪伴桓桓一起,在成长和教育路上一起探索,并与目前遇到的最大敌人“高功能自闭症”共同作[全文]
    2024-09-15 03:4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海南信息港 hainan.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