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不知道怎么夸孩子,就把这5句话背下来


春晚小品《开不了口》,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节目中的儿子刚刚考上大学,父亲十分欣喜和骄傲。

当着记者和亲戚朋友的面,自豪地表示自家孩子独立、勤学、能干,从没让父母操过心。

可孩子一出现,他马上就收起笑容,切换成责备的语言。

一会儿说孩子是“臭小子”,一会儿批评孩子“乱花钱”“动作慢”,总之没有一句好话。

孩子一走,他又满脸笑意地向其他人夸奖孩子。

旁人提醒这位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当面夸。可这位父亲尝试了好久,就是怎么也开不了口。

这位从不当面表扬孩子的父亲,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

他们习惯于默默付出,却没想过要表达出来;他们的爱总是严肃且沉默、深沉而复杂。

其实,我们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每一次表达都是一种引导、每一句话语都在产生影响。

如何说,说什么,值得每个父母思考和学习。

以下5句话,和大家共勉,希望可以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的蛤蟆先生,在父亲的批评和责备中长大。

父亲总是因为各种事情而训斥他,并且用最冰冷的声音说:“回你的房间去。没想好怎么道歉,不准下楼。”

他觉得,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满意过。而自己也一直在努力讨好父亲,让他高兴。

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似乎如何努力,得到的也只是责备和不满。慢慢地就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他们长大后,也从来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生怕周围人不高兴;总是委屈自己,千方百计地想求一份认可。

他们渐渐发现,童年时心中留下的黑洞,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填满。

而那些在鼓励和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底气和自信。


有位妈妈参加幼儿园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注意力连3分钟都集中不了。”

回到家,她告诉孩子:“老师说你之前1分钟都坐不住,现在可以坚持3分钟啦。妈妈觉得你做得很好。”

小学时,老师说:“全班50个人,你的孩子排名49,我们觉得他智力有问题。”

回到家,她告诉孩子:“妈妈觉得你很努力,只要继续努力就能超过同桌,他现在排名21。”

中学时,老师说:“按照你孩子现在的情况,考重点高中很危险。”

回到家,她告诉孩子:“妈妈很开心,老师说,你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同样的一句话,有的人说是寒风刺骨,有的人说是春风拂面。

就这样,在妈妈的不断鼓励下,这个孩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


很认同一句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都是朝着太阳生长的金色向日葵。

赞美,是阳光更是养分,帮助孩子自信地昂首挺胸、灿烂生长;

鼓励,是一次激发、一种肯定,给予孩子悦纳自我的十足底气。

我们不妨就从现在开始,给孩子多一些认可,帮助他们建立起内心的安全秩序;多一些接纳,激发他们做事情的内在动力。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烦恼?

孩子的房间总是很乱,好说歹说他也不愿意整理。又或是帮孩子整理好后,过了几个小时又是一团糟。

甚至有些父母将孩子打骂一顿,效果也就维持了一星期不到。

《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里将管教孩子的行为分为三种:严格、宽松、合作。

面对“房间太乱”这个问题,三类父母的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严格型父母认为,权威可以压倒一切。

通常会用命令中带着一丝威胁的语气说:“你最好马上收拾干净,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都扔了。”

有的孩子迫于恐惧,会选择顺从,乖乖照着做。有的孩子则十分倔强,越发要和父母对着干。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育都从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宽松型的父母往往不会给孩子设限,也不对孩子有太多的期望。当孩子不愿意打扫房间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强制孩子去做。

这种方式短期内让孩子的内心感到舒适,但长此以往,并不能帮助孩子真正的成长。


合作型的父母则会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一起做好眼前这个事情。

他们首先会和孩子一起交流对于“整理房间”这个事情的感受,弄清楚孩子的真实想法。

接着,会和孩子一起讨论整理房间的方案:什么时候整理、整理成什么样、大家如何分工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型父母始终扮演着循循善诱的引导者角色,而不是强势的决定者。

他们不给孩子下定义,也不提明确的要求,更不会否定孩子的想法。

而是让孩子主导整件事,把做事情的决定权还给孩子,适时提供孩子认为需要的帮助。


诗歌《致孩子》中写道:“你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蹲下身子,放下姿态,把“我告诉你得怎么做”换成“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学做“合作型父母”。

别担心,每个孩子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能干。

和孩子成为朋友,给孩子一个亲近父母的机会,也给父母增添一份了解孩子的可能。


回家的电梯里,听到了这么一段对话。

女儿兴冲冲地说:“妈妈,妈妈,今天有三个同学的画被老师表扬,还贴在了教室里。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呢!”

妈妈一边低着头玩手机,一边说:“真的假的。”

女儿说:“真的呀,不信的话,你明天送我的时候进教室看看吧。”

妈妈听完,冷冷地说:“你的画竟然能被表扬,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小女孩沉默了,眼泪直打转,默默把脸转向墙边,小手扣着电梯里的广告纸。看着实在让人心疼。

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父母总是在语言上挑战、质疑孩子,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相信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大。


耶鲁学霸李拓远就十分感谢妈妈对自己的信任。

小时候出游,妈妈就会把做攻略的任务交给他,即便他做得不完美、考虑得不周到,也不会否定他。

初中时,他参加了一个国际大赛并获奖,需要去日本领奖。

考虑到李拓远是福建省唯一获奖者,年纪较小且没有带队老师,主办方认为他不合适独自前往日本领奖。

但是,妈妈却十分信任他能够做到。

妈妈鼓励他自己联系主办方,表达想要赴日领奖的强烈愿望,并请主办方提供帮助;还鼓励他联系广东的带队老师,请求能够同行。

经过一番努力,李拓远终于得偿所愿。


父母的故意放权,给了孩子挑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句“我相信”,是给孩子勇气,让他们越发自信,在阳光下阔步前行;

一声“你可以”,是给孩子力量,让他们更加果敢,在风雨里迎难而上。

学做“甩手掌柜”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的羽翼更丰满。


前几日,教育博主@果果的妈妈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和主持人对谈教育问题。

此前,她发布了一则视频,登上热搜,收获了众多点赞和好评。

视频中,果果坐在地上,脸上写满“不高兴”,一条一条列举着对妈妈的不满。

果果说:“我写作业的时候,你不要说那些话,会影响我发挥。你不要说‘这个你不会吗?’这种话”。

妈妈说:“好,我听到了,这个我改。”

果果接着说:“你不要总是夸人家,说人家读得多好。”

妈妈说:“我拿你和人家比较了,这样确实不好,我给你道歉。”

果果还说:“你现在开始语言暴力我了,我扣手指的时候,你就说要把我的手指剁了。”

妈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耐心和正面的回应,果果的情绪也越来越平和。

视频最后,他露出可爱的笑脸,对妈妈说:“现在,我们可以拥抱了。”

母子拥抱的一瞬间,感动了无数网友。其中一个高赞评论写到:“看着看着就哭了,我也很想有这样的妈妈。”


是啊,有句话说:“有些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或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或是担心向孩子低头会失去权威感,或是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多父母,从来都没有向孩子表达歉意。

《左传》有言:“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有时候,我们不妨听听孩子的委屈,接纳孩子的不满,正视自身的不足,道一声:“我向你道歉,这个我改”,然后给予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同频的成长。学会向孩子道歉,是家长的必修课。

这一课,教会我们变成更好的父母,也让孩子成为更幸福、更有安全感的孩子。


家庭教育专家付力平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她的朋友和很多二胎家庭父母一样,在小宝出生后,大宝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位朋友在生了小女儿后,大儿子就变得很难沟通。

父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对着干。

一次朋友在给妹妹洗澡的时候,哥哥就在一旁哭闹、撒娇,非要妈妈抱。

可是这时候,妈妈哪里腾得出手来呢。

妈妈便对儿子说:“妈妈现在需要你的帮忙,可以帮忙把妹妹的沐浴露拿过来吗?”

儿子愣了一下,停止了哭闹,马上转头拿来沐浴露给妈妈。

妈妈微笑地看着儿子,真诚地说:“谢谢你孩子,如果不是你帮忙,妈妈一边抱着妹妹,一边去拿沐浴露的话,会很吃力的。”

儿子抹了抹刚刚的眼泪,开心起来,追问妈妈:“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需要拿毛巾吗?”

妈妈的感谢让哥哥有了照顾妹妹的动力。他不再觉得自己是家里被忽视的孩子,而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通常,我们和孩子之间表达感情是含蓄内敛的。可话不说出来,如何才能传递到孩子心里呢。

说一句“感谢”,并不矫情、也不见外,而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千万不要吝啬我们对孩子的感谢。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谢谢你刚刚没有打扰妈妈工作,原本一个小时的事情,妈妈40分钟就顺利完成了。”

“谢谢你今天把所有的饭菜都光盘了,妈妈觉得很有成就感。”

“谢谢你愿意把学校的事情和妈妈分享,被你信任的感觉很幸福。”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值得我们向孩子说一声“谢谢”。

当我们直接表达感谢的时候,既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还能教会孩子感恩。

一个亲子双方彼此感恩的家庭,一定充满了爱与温馨。


很认同一段话: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坦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的乐趣和自由。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折磨和消耗,而是亲子之间彼此陪伴,走过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

这一路,能让孩子因为我们而开心,因为家庭而温暖,便是一种成功。

孩子沮丧时,我们鼓励;孩子有困难,我们帮助;孩子犹豫时,我们相信;孩子不满时,我们改变;孩子付出了,我们感谢……

我们的话语,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滋养出幸福多彩的童年,更会构建孩子长大后温暖的港湾。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爱和付出,都如春雨般滋润;愿我们的孩子都昂首阔步,向阳成长。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杜甫《登高》

作者 | 洱哆,一个希望用文字看见生活,用表达传递能量的中年女孩。

主播 | 韩星,公众号:韩星(id:HanXing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南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时候“无声”,真的比“有声”更有力量。作者 | 番茄妈谁能想到,自从上了初二,之前一向优秀上进的儿子竟然开始“摆烂”。每天的状态特别消极懒散,老师还跟我说他在学校上课总是心不在焉的,经常走神。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他做功[全文]
    2024-04-25 02:57
  • 春晚小品《开不了口》,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节目中的儿子刚刚考上大学,父亲十分欣喜和骄傲。当着记者和亲戚朋友的面,自豪地表示自家孩子独立、勤学、能干,从没让父母操过心。可孩子一出现,他马上就收起笑容,切换成责备的语言。一会儿说孩子是“臭小子”[全文]
    2024-03-27 02:47
  • 早上我还没处理完家务,就收到一个家长的信息: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很多家长虽然侃侃而谈,但其实并不懂学习规律,也因此很多人被割了韭菜而不自知。这是真的。一般来说,到了初中很多家长就会逐渐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也有一直不明白的,这里面还有命好的[全文]
    2024-03-26 02:49
  • 为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工作,保障高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高校招生工作应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全文]
    2024-03-21 02:14
  • 这是2024年志愿填报录取数据分析的第5篇文章。今天从全国的视角来看看,著名的两电一邮在全国各省的录取走势。之前写过《这份最新电子类985强校排名,请收好!》,大家可以结合着看看!一、两电一邮全国各省录取数据分析1、最高分专业录取数据分析因[全文]
    2024-03-17 02:48
  • 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正式发布01学术学位02专业学位03专项计划04其他北京大学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全文]
    2024-03-14 02:15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海南信息港 hainan.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