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梨树和新栽植的桃树幼株。
→图为下川口村桃花源。通讯员 石延寿 摄本报记者 潘玲 通讯员 石延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兴旺。今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投资1.65亿元,实施28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项目,齐力唱响特色产业兴旺曲,同心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突出特色促振兴
4月初,在民和县西沟乡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栋玻璃温棚内菇香满棚。温棚北侧的土地上机声轰隆,这是该村正在抓紧建设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施工现场。
麻地沟村地处民和县脑山地区,全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2020年起,该村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投资100万元将村上一处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集体养殖基地改建为玻璃温棚,同时购买了种菇设备设施,发展设施农业,并邀请省外具有多年平菇种植经验的“土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2022年1月上旬开始,温棚内的首茬蘑菇采摘上市。
大棚蘑菇的成功种植,让西沟乡党委政府和麻地沟村“两委”以及村民们对种菇前景充满信心。2022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项目谋划中,乡、村两级瞅准蘑菇产业,选定了投资830万元的乡村振兴试点项目,计划再新建6栋温棚扩大种菇规模,着力打造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村民们在多次培训后对种植技术有了初步掌握,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生产出的菌棒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出售给村民,大家可以在自家院子里或者空房子里进行种植,由村上统一出售,打造一个‘蘑菇村’。”麻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说。
西沟乡党委书记陈栋表示,在麻地沟村实施的乡村振兴试点项目,主要建设阳光钢架温棚1栋、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5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1处,还有其它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鲜菇400余吨,实现产值240余万元,还可以为当地群众就近提供40多个务工岗位。
葱是总堡乡的传统产业,早在上个世纪,“总堡葱”就已经名气在外。今年总堡乡更是把“总堡葱”品牌作为全乡的传统特色产业来抓,将在台尔哇、三家两个村集中连片种植“总堡葱”1200余亩(1亩≈0.067公顷),目前已播种育苗300亩。乡党委书记张马龙介绍,1200亩大葱预计亩均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亩均可实现增收3000元。
在抓好“总堡葱”这一传统产业的同时,总堡乡还着力在做大“露天蔬菜”上下功夫。据了解,他们今年将在哈家、总堡等村集中连片种植娃娃菜、西兰花、红笋等露天蔬菜1500亩,同时还将投资400万元配套建设一座冷库,投资600万元搭建220个拱棚。还积极推广玉米黄豆复合种植模式,试种黄豆套玉米面积1200亩,预计亩均玉米产量1000公斤、黄豆亩产200公斤,将比玉米单种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在乡村产业振兴路上,民和县坚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引领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后劲。
因地制宜兴产业
“这些桃树苗子是昨天刚栽植的,灌溉听说还得等两天,可新栽植的桃树等不起,我就从家里拉了几桶自来水给树苗浇上,以保证成活率。”近日,记者在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桃花源看到,好多地块都新栽植了桃树幼株,村民武金环一边给树浇水,一边这样告诉记者。
天路桃源,魅力民和。下川口村有着上百年的种桃历史,特别是下川口垣上的桃花更是民和的一张旅游名片。
依托这样的优势,今年马场垣乡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作用,在桃花源现有桃园基础上,实施总投资878万元的特色桃产业升级改造及农家院建设项目,改造桃树品种及补植补栽桃树3.15万株、750亩,配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进一步壮大特色桃产业。
乡长罗吉才介绍,这些补植补栽的桃树三年后就能产生效益,亩产按2500公斤、每公斤桃子按8元估算,亩均收益预计在2万元左右。
随后记者来到隆治乡白武家村特色桃产业种植基地,成片栽植的桃树幼株林映入眼帘,这是隆治乡依托当地气候优势,在白武家村着力打造的特色桃产业种植基地。
据隆治乡党委书记王高雄介绍,该项目占地150亩,共栽植优质黄桃苗8800株、蟠桃苗3000株,今年已动工建设的是地下冷藏库、保鲜库、生产用房等特色桃产业种植基地配套项目。王高雄给记者估算了一笔经济账,种植基地桃树达到盛果期后,平均每棵树产量按15公斤商品桃估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以上。
马场垣乡下川口村和隆治乡白武家村,都是民和县林果产业基地。正是依托特色优势,两村积极走“靠树吃树”的产业发展路子,既护了生态、美了乡村,又稳了老百姓的“果盘子”。
马场垣乡、隆治乡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林果产业,是民和县因地制宜兴产业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和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提升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畜产品加工业、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民和县投资1.65亿元实施的这28个项目,便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提升的行动之一。这些项目包括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项目、易地搬迁后续产业项目、农牧渔业发展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一村一品”项目、水利交通补齐短板项目、教育补助和培训类项目,建设内容涉及牛羊鸡养殖、设施农业、特色果品、生态渔业等关乎乡村产业振兴的方方面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民和县各乡镇村立足实际谋划产业兴旺新图景。地处黄河沿岸的中川、官亭等乡镇依托黄河水域资源优势和喇家遗址公园、禹王峡景区等旅游资源,着力在冷水鱼养殖上寻找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官亭镇计划利用喇家村原有鱼塘打造冷水鱼养殖、附带休闲垂钓的产业基地。中川乡计划在美一村绿色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峡口村发展冷水鱼养殖及带民宿农家乐项目,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巴州镇依托巴二村的69栋温棚和3个鱼塘,计划投资900万元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集温棚经济、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大庄乡台集村依托全膜玉米种植优势,投资380万元建设养殖场,着力在发展养殖产业上谋出路。其他乡镇也因地制宜谋思路、定产业,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